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正文
识北京古都风貌,赏中华音乐瑰宝——我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
日期:2018-12-1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深秋的北方,秋风飒爽,杏叶正黄,古都北京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于1111日组织港澳台学生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和国家大剧院参观,一起探秘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感受中华文化艺术的魅力。

 

在带领同学们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之前,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北京城市历史和规划的了解,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特别邀请到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系主任王伟副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新时代,新北京”的讲座。王老师的讲座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大国之变”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世界G20国家作比较,中国正在用高度压缩的时间追赶着其他国家的城镇化率;“大国之都”介绍了五朝古都北京城的变迁以及历朝历代至今北京城市规划的演变,展望了未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大城之治”则把目光聚焦在城市的治理上,从“高速度扩展”到“高质量营城”,从“中国式造城”到“常态化营城”。讲座从中国城市化历程的宏观背景下多角度地介绍了北京的历史和规划变迁,让来自不同地区和专业,特别是刚刚开始认识和探索北京的2018级新生感受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脉搏,大家听得非常认真。

 

图1 师生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合影

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现场参观,近距离感受城市发展变迁。在讲解员的带领以及展览馆声、光、电等技术配合演示下,同学们依次了解了北京城市规划发展历史、以故宫为线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奥运会场馆规划建设、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以北京城内的水域变迁为线索的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规划建设、商务金融规划建设、北京的人文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内容。此外,讲解过程中的两部多媒体影片也让同学们对北京城市的发展变迁更加深刻。《不朽之城》这部影片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详尽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格局,重点反映了包括北京故宫皇城在内的北京旧城等多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和保护规划;《古都巨变》则介绍了1949年后中国政府对北京城的改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的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展望了北京市的未来,倡导同学们共筑中国梦美好未来。

图2 同学们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认真听讲解

 

图3 同学们在北京市立体模型中穿行

 

午餐后,同学们来到了国家大剧院观看文艺演出。冬日暖阳下的国家大剧院仿佛一颗明珠静静地躺在水上,优雅地诠释了秋日古都的唯美情调。下午的演出主题是“祖辈留下的瑰宝——音乐活化石”。

 

首先由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南音艺术团为大家带来了南音表演。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是一种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在台中央执拍板为大家表演,尽管听不懂前辈们唱出的古语,但“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情景,袅袅余韵在耳的和歌,让同学们仿佛一下穿越到了千年前祖先的汉唐之世,以前背诵过的诗词和曲牌也顿时鲜活起来。同学们大都闭上了眼,静静地欣赏那一份纯真简单的音乐,呼吸也跟随着音乐逐渐慢了下来,享受着平日快节奏生活中难得的慢时光,古韵悠长,涤荡心灵。

 

之后诸多著名艺术家和音乐家带来了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朝鲜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藏族等民族音乐或有优雅的精神气韵,或表现奔放热烈的情感,或通过独特的乐器和声音表达节奏韵律,或结合现代音乐形式更加动感,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领略到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多元魅力。音乐进行时,同学们时而注目凝视,时而侧耳倾听,每到一曲终止,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时光一瞬而过,当最后一个节目落下帷幕,同学们意犹未尽。同学们纷纷上前与艺术家们合影,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图4 同学们拍摄的国家大剧院

 

图5 同学们观看福建南音表演

 

图6 同学们在国家大剧院与艺术家们合影

一天的活动行程紧凑,尽管有些累,但大家收获满满,不仅感受到独特的北京城风采,也领略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彩的民族艺术的魅力。今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将继续举办各类活动,加深同学们对传统历史文化和国情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文化艺术生活,让更多的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注: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未随时代演进,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其音乐主要由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10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上一条: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港澳台学生新年联欢会

下一条:2018年下半年海外项目行前教育圆满完成


电话:62288337/8336/9155 传真:62289093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