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 正文
2017春季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报告_万宇佳
日期:2017-11-14 点击数:

 

     2017年春季学期,在学校和SAF机构的支持下,我来到了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换,回想在哥大的学习经历,我很难想象我只在那里停留了四个月的时间。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                                        
都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方面,我选择了两门数学课,一门哲学课和一门语言课。起初我选择了三门数学课,但最后还是把其中一门课换成了哲学,目的其实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我选择的数学课都是由浅入深的,而且由于我本身的专业就是数学,这两门课上课听讲的效率和作业、考试、课堂展示的难度还算适中。老师上课是点到为止,但是每周有很多的office hour,课下的学习机会很多。选择哲学课代表着每节课之前都需要阅读一定的材料,有时候没有来得及读就去上课了,结果一节课都听的云里雾里。一学期下来我们从讨论上帝是否存在,到可知与不可知论,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学课其实就是在阅读、讨论中度过的,每节课都能听到不同的观点。这个学期令我收获最大的并不是我在可以转学分的数学课上拿到了不错的分数,而是让我了解了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交换的这个学期让我可以不拘束与自身的专业和对GPA的执念,完完全全去享受课堂。

             

           

    纽约有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最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等,我也参观了911纪念馆,人们对灾难的纪念与思考令人十分震撼。我最喜爱的还是各种百老汇音乐剧和现代舞表演。不论是大剧场的百老汇、林肯中心的舞蹈演出,还是小剧场的话剧,都十分值得人回味。纽约也有来自各国的美食,各有特色的餐厅、甜品店,也是周末朋友们探索的好去处。每周至少有一天到两天放下手上的功课,和朋友去探索这个城市,也是交流访学中的一大乐事。

                   

               

     文化交流方面,新生的orientation上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学生,经过各种破冰游戏、互动大家也都互相认识 。在与她们的交流中,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重要性,而且它并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么容易。我本以为只要以开放的心态多交流就可以解决文化上的差异,但其实不然,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面前,我们除了要保持交流的畅通之外,还要做出一定妥协。有时候只有双方各让一步,试着去接纳别人的文化,才能更融洽地相处。我住进宿舍的第一天,我的舍友就带回来了20个人在我们宿舍里开party。但好在我们双方都保持着希望能多沟通多交流,互相让步一点的心态,达成了一致 。开始不愉快的经历让我对她有了一点点偏见。在和她相处久了之后,我感到她是一个十分直爽不拘小节的女孩,为人也很真诚,会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并邀请我一起玩,会在我需要正式的包和服装时毫不犹豫的找鞋子皮包裙子借给我,会和我交流她对一些事情的想法。虽然有很大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还是很融洽地相处了半年。除此之外我也交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不仅让我更好的融入了纽约的生活,在学习上我们也互相帮助,相互鼓舞。开学初哥大确实出现了撕中国人宿舍名牌这样恶劣的事件,平时生活中也可能会有些许因为“疑似歧视”的事件而感到不爽。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很真诚友善地愿意和我交朋友的。

             

     有人说中国人到哪里都喜欢抱团,但我感觉在哥大学习生活正是有同样来自中国的朋友,才使人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各种温暖。大家互相帮助,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很真诚的向你伸出援手。新春佳节是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吃火锅,长假期一起旅行,也是最珍贵的回忆。

     

         

     这半年对我来说,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课堂的知识、美国大学的学习方式,还有在与其他文化的人的交流中,学习到的如何接纳与包容文化差异,最重要的是让我思考如何看待我的国家。在国外我们会听到各种声音,有些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有些是很偏激的言论,有些是事实但是因为断章取义或者文化的差异被理解偏差的,有些是我们确实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自我思考,多方面不足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无是处,有一定的成就和经济实力也不应趾高气扬。 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代表的是我国高教育水平人群的形象,了解我们的国家,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是在出国前备战雅思托福GRE之外,需要准备的更重要的东西。

              

上一条:2017春季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报告_李晓辉

下一条:2017春季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流学习报告_马潇南


电话:62288337/8336/9155 传真:62289093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