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港澳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加强对2024年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参赛团队的指导,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特别邀请到文化与传媒学院李沫老师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之美”主题讲座,讲座由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昊老师主持,参加本次中华文化知识大赛校内预赛的27支队伍、40名参赛同学聆听了讲座。
本次讲座中,李沫老师聚焦中国汉字,梳理中国文字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李沫老师从仓颉造字、贺兰山岩画等文字的起源讲起,在介绍了苏美尔人、古埃及等不同文明的文字发展情况后,着重讲述了中国自身文字的演变。
李沫老师提到,出土于殷墟等地的甲骨文是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汉字形式之一,例如小屯南地甲骨文是其中的重要发现,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记录了商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金文则铸在青铜器上,因此又称钟鼎文。何尊内“宅兹中国”的铭文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还有大克鼎、毛公鼎等都是著名的金文载体。到了战国,文字形体多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如秦、齐、楚、燕等各国文字都有差异。随着秦统一六国,这种地域差异逐渐缩小,为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六国后,小篆应运而生,是汉字规范化的重要阶段,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还产生了隶书,使书写更加简便快捷。此外,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楷书的代表。而在近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汉字也经历了一些改革。
李沫老师还介绍了汉字的基本类型,包括象形、会意和形声等,使同学们对汉字的构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介绍了契丹文字和日本文字,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本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国汉字的系统了解,为同学们参与即将到来的中华文化知识大赛校内预赛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将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国情学习活动,推动校内优质文化资源开放共享,厚植港澳台学生的中华文化人文底蕴。
撰稿:宋红美
审核:葛建新 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