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日当天,我降落到三番国际机场。接机车载着行李和未来要相处一个学期的我同我的室友,从Bay Bridge驶向Berkeley,简单置办了日用品后,用一块干噎齁甜的巴斯克蛋糕,开启了我在伯克利的新学期。
一、学术
在这次的交换项目中,我修读了Introduc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Decision Making, Founder Workshop: Building a Fundable Starup,Business models for Sustainability, Thriving at Haas这几门课程,还旁听了一节Pers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将创新思维与实战决策深度融合的宝贵经历。项目课程设计精妙,其中两门核心课为我打开了截然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视野。
1. Introduc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创业导论

图为项目各种文件
这节课的Aaron老师从自身几次创业经历出发,从成功中识别pattern、失败中反思问题;再到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做经验分享、相关法律从业者介绍创业相关法律责任,带我完整走过了创业的生命周期。这门课让我亲身体验了从0到1的激动与挑战,奠定了我对创业流程系统性认知的基础。正是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决策无处不在的关键性——每一个环节,从功能取舍到资源分配,都充满了选择与判断。
课程每周上两节,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每周的课堂前都要观看总共大约40min左右的知识视频,在第一节课上针对同学们不太清楚的地方进行讲解与举例,并分析Aaron的其中一个创业案例;第二节课进行知识测试(同学们要完成单选或简答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看了并理解了所有的知识点视频)而后特邀嘉宾进行分享。整个学期下来,每个小组都要从头到尾完成一个创业项目,从痛点识别、市场验证,到最终成功制作并呈现我们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由于这门课时间跨度比较大,且需要极强的实操证据,我对这门课的情感是又爱又恨。我们三人小组的创业项目是鸡尾酒kit,目标针对调酒小白、朋友聚会等场合。从一开始较为理想碎片的雏形,我们经历了对身边同学、朋友进行采访,利用各种工具表格进行idea验证,夜晚在酒吧请教酒保,前往不同的店铺采购小包装基酒,完成网站设计、宣传片制作等工作,到最后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MVP并做pitch,结课的时候竟然真的对这个项目有一丝不舍。

图为与朋友和Aaron的合影
2. Decision Making
一开始我以为这门课是教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理性的选择,但实际上他的核心内容是行为经济学。它深入剖析了决策背后的“人性因素”与“不确定性管理”。我着迷于学习如何识别和规避认知偏差(如锚定效应如何误导估值、损失厌恶如何阻碍创新尝试),并运用结构化工具(如决策树、概率分析)在信息模糊时进行风险评估。它教会我:优秀决策者追求的往往不是完美答案,而是在约束条件下找到足够好且可执行的方案,并准备好迭代。
课堂上不仅有老师讲授知识,她更是请了自己的博士生来进行科研成果分享。他们的科研主题大多从生活的小事或现象出发,例如小费的比例设置如何引导消费者给更多的小费、如何设置表单能让人们自愿选择更高的捐款比例等。
老师Celia是之前在沃顿学习经济学的德国人,上课时的用词也都比较基础,让我理解起行为经济学更加容易,也更敢于大胆地在课上回答问题及提出自己的困惑。

与老师Celia的合影
3. 其余课程
而其他课程如 Founder Workshop: Building a Fund Fundable Startup和 Business models for sustainability,则从更微观的角度武装了我。前者让我理解了投资人视角和构建吸引力的关键;后者则跳出了单纯盈利框架,思考商业如何与环境、社会价值共生,这无疑是未来企业决策不可或缺的维度。
课堂之外,项目精心安排的企业参访是理论落地的绝佳印证。走进Google和Apple这样的科技巨头,近距离感受其创新文化和决策流程(尽管是冰山一角),让我对课堂上学到的“数据驱动”“快速迭代”等概念有了鲜活感知。Napa酒庄葡萄园的参访则展现了传统行业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如可持续种植、体验经济)进行战略决策,实现传承与突破的平衡。而在Skydeck这样的创业孵化器,聆听初创公司的真实挑战与决策故事,更是将“创业决策”的复杂性与艺术性生动呈现。

左图为在Apple园区,右图为在Napa葡萄园
二、生活
除了学术上的收获,这段交换生活给我最深的感悟其实来自生活本身。
在异国他乡,每一个挑战与困难都因语言的隔阂而更显厚重。可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我的口语被迫快速打磨,而独立解决问题的底气与勇气也悄然滋长。刚到Berkeley却发现公寓还没有被收拾好;买披萨发现没带卡和现金要和别的顾客换钱;春假归来,却惊见公寓在无人告知的情况下被擅自进入、墙壁破损;在洛杉矶,租来的车停在市中心过夜,翌日清晨发现车窗被砸,不得不一路开着破碎的窗去警局,面对低效的官僚体系,学会自己填表、与保险公司和租车行周旋;电费账单上无端添上别的单元费用,与水电公司和公寓来回交涉——在这些狼狈与不安的瞬间,我才真正明白雅思听力里那一长串数字,在现实中能有多么举足轻重。一次又一次,我都能感受到自己比上一次更加沉着与冷静。

图为被砸坏的车窗
然而,好在困境之外,我也被无数的善意包围。Berkeley 山后倒垃圾时与我们促膝长谈的银发艺术家;长跑路上为我们大声加油的陌生女士;超市里闲聊几句便给予鼓励的亚裔收银员;洛杉矶市中心提醒我们不要久留的奥迪女士;圣地亚哥热心给我们推荐好吃好玩的地方的auntie;波士顿深夜为喝酒的我们送来水和纸袋的前台;保安便利店里笑着唤我 sweetheart 的老板;酒吧里不吝赐教还为我免单的酒保;纽约地铁深夜为我指路的路人;无数个在夜里护送我们回家的 safe walk 工作人员……这些温柔与善意,像星光般散落在旅途的每个角落,让这段漂泊不仅有风雨,也有温暖与光亮。
三、朋友
在这个项目里,我也很有幸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的存在让这段旅程更加鲜活。有些情谊如火一般热烈,有些则如溪水般绵长。人生的轨迹本就是一场交错与离散的过程,总有人在你的故事里留下身影,而曾经共享的一段快乐时光,便已足够珍贵。
我会永远怀念那一次在拉斯维加斯体验射击的紧张与兴奋;记得在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寒风里瑟瑟发抖,却因为手中的热可可和身边的笑声而倍感温暖;也忘不了在旧金山和 Berkeley 山野间的每一次徒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谈天说地;更难忘的是第一个远离故乡的新春,在异国他乡的团聚里,我们用笑声、照片和相互的陪伴,拼凑出属于自己的节日仪式。那些相聚的瞬间与照片里定格的笑容,早已成为记忆中最温柔的注脚。

图为我与好友
这段交换带给我最的宝贵收获,不仅仅是课堂上满载的知识,也在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体悟。去超市买东西,要重新习惯不同的包装与计量方式;和室友及小组成员沟通,需要在差异中找到平衡;在校园中结识朋友,也学会了更主动地表达自己。这些看似微小的挑战,却让我逐渐明白,独立生活并不是孤立无援,而是一种与环境磨合、与他人互动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新的生活节奏。Berkeley 的天空永远明亮开阔,阳光与微风让人愿意在草地上读书、闲谈或独自沉思;街头的艺术家和咖啡馆里的陌生人,总能随意聊上几句,却留下一份意想不到的启发。正是这些日常的片段,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里,也发生在与世界的每一次互动中。
而当我把这些经历与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我才渐渐体会到:所谓“决策”,并不是冰冷的模型与理性推演,而是由无数微妙的感受、选择和价值观拼合而成的整体。它存在于商业世界里,也同样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瞬间。从如何安排时间,到如何理解他人、回应善意,再到如何在不确定中坚持自我,每一步都在训练我以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选择。
因此,BHGAP 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段学术旅程,更是一段关于生活的深刻修行。它让我收获了知识,也让我学会在多元与复杂中寻找平衡;它让我看见了世界的辽阔,也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温情。未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商业实践中,我都希望延续这种视角——既保持理性的思考,也怀抱生活的温度,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审核 :葛建新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