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伯大孔院”)应伯南布哥州国家商业培训服务中心(Senac-PE)邀请,前往累西腓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展示孔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果。伯大孔院中方院长刘骊光率队,本土教师、中文志愿者教师与办公室成员8人参加活动。
大会主办方负责人——伯南布哥州商业联合会主席博纳尔多·佩绍托、伯南布哥州商业社会服务中心地区主任雷吉万·达塔斯、伯南布哥州国家商业培训服务中心教育主任埃利齐奥·席尔瓦等会见了伯大孔院代表团一行。博纳尔多主席感谢伯大孔院对本届大会的积极支持,并希望今后能与伯大孔院在中文教学及文化教育创新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刘骊光院长代表伯大孔院对组委会的邀请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伯大孔院近期在中巴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的特色活动。

伯大孔院特别策划并开设了书法与剪纸两项文化体验课程,吸引了大批学员驻足体验,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展示了中华传统艺术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在书法体验课堂上,中文志愿者彭熙媛老师以篆书为切入点,开启文化教学。她先是细致讲解篆书的字体特点,从毛笔的“笔杆、笔毫”等结构组成,到“指实掌虚、腕平掌竖” 的正确握笔姿势,逐一拆解教学要点。期间,本土教师黄乐欣全程同步葡语翻译,确保每位听众都能精准理解书法技艺要领。课堂上,彭老师还引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中国古语,让学员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智慧。

随后,彭熙媛老师现场示范篆书“墨”字的书写过程,起笔、行笔、收笔间,尽显篆书的古朴韵味,她还向学员们分享“墨”背后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希望大家在笔墨互动中体会东方美学。示范结束后,学员们纷纷拿起毛笔、蘸取墨水,亲手尝试书写 “墨” 字,在一笔一划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活动尾声,大家手持自己的书法作品与伯大孔院团队合影,定格下这段文化交流的珍贵瞬间。

剪纸体验课堂同样人气高涨。中文志愿者陈昭燕老师为学员们科普中国剪纸文化:从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到其在节庆、民俗活动中的应用场景,再到水滴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等常见剪纸纹路的特点与寓意,陈老师讲解生动详实,让学员们快速走进剪纸的艺术世界。

讲解结束后,陈昭燕老师以 “春” 字剪纸作品为例,现场演示剪纸创作全流程 —— 从红纸的对称折叠技巧,到 “春” 字轮廓的精准描画,再到细节处的精细裁剪,每一步都讲解细致、操作规范。本土教师马海龙实时用葡语补充说明操作要点,帮助学员掌握剪纸技巧。在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协助下,学员们充分发挥创意,亲手完成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落幕之际,众多参会者手持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主动与伯大孔院团队合影留念,纷纷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认可,不少人还向伯大孔院工作人员咨询后续中文学习与文化活动信息。此次伯大孔院的文化展示,不仅为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注入了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更搭建起中巴文化交流的新桥梁,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互鉴写下生动一笔。
撰稿:王家蕊
审核:葛建新 郭枫 刘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