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场演讲
顶刊主编和知名学者分享洞见
16所全球顶尖高校博士生参加
聚焦科技与财经融合的前沿话题
时间跨度超过10天
中财大这场国际学术盛宴
干货满满!

7月4日至14日,学校举办2025年全球博士生论坛。校长马海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鲁新,教育部国际司来华处处长郑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来华处处长孙晓蒙,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等教育合作部主任刘轶博,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来华处处长马赟,我校副校长陈斌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论坛汇聚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顶级期刊主编在内的14位国际顶尖学者,以及来自全球16所顶尖高校和我校的43名优秀博士生,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数字科技、金融、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前沿话题,旨在促进全球高校师生的人文交流,特别是为全球青年学者提供学术和思想交流的高质量平台。
一、学术研讨:多维度、有组织

论坛开展了3场主旨演讲、2次专家授课、8次研究工作坊、8场专家一对一交流指导及2场博士生会议,其中包含36场博士生论文展示,为博士生们搭建了前沿思想交锋场域与深度学术对话平台,有效拓宽其全球视野、增进其研究能力。
7月4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书亚·安格里斯特、康奈尔大学教授丛林、埃默里大学教授陈凯迹为论坛作开幕主旨演讲,充分展现了全球治理体系完善与科技财经融合背景下的学术探索与创新。
论坛期间,11位国际顶尖学者进行了系统性前沿理论讲授与学术指导,为博士生开阔学术眼界、激发研究创新注入动能: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文森佐·夸德里尼分别以借贷关系和资产供给为切入口,深入讲授了前沿宏观金融理论;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皮内多介绍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有关概念,并探讨了风险管理在金融服务行业中的应用;加拿大纪念大学教授杰弗里·帕森斯介绍了其团队有关改进信息系统研究有效性和泛化性方法的最新进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楼栋分享了在推断基金季度内交易方面的新洞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西尔维娅·萨尔皮耶特罗以固定效应为主题,细致探讨了相关计量推断方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基里尔·波诺马廖夫生动介绍了有关拍卖竞价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李嘉分享了关于预测评估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为博士生们提出了论文展示建议;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李涌结合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深度分享了创业学方面的见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修大成紧密结合前沿工具与热点话题,分享了其团队使用大语言模型处理金融新闻并用于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纽约大学教授让·M·伊姆布斯、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宋一丞在博士生会议上也分别展示了研究成果,并为营员论文提出建议。同时,营员们在学术论文展示、专家一对一交流指导、博士生会议等丰富的学术活动中获得了高水平专家和优秀同侪的针对性反馈,进而加深了对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认识。
二、圆桌讨论:思维碰撞,赋能青年学者

论坛开展了2次圆桌讨论。副校长陈斌开为圆桌讨论作开幕致辞,强调了教育理念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8位国际顶尖学者、我校教师与博士生营员聚焦AI时代教育变革、科研能力培养、跨学科融合等重要议题展开思想碰撞,并围绕青年学者职业规划、我校人才政策与科研生态等个人发展议题进行深度分享,为博士生锚定研究方向、规划学术生涯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也让更多师生受益于学校的在地国际化建设。
三、实践走访: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品鉴中华文化

营员们参观了北京握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直观感受中国在芯片、大数据等全球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学习之余,营员们还通过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凝聚力,深刻领略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7月14日,论坛闭幕仪式在学术会堂举行。国际合作处处长葛建新做总结发言,对活动整体成果表示肯定。营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分享了学习心得、实践体验与成长感悟。活动组委会颁发了学术优胜奖、最佳参与奖及最佳服务奖,以表彰大家的优异表现和积极参与。
本届论坛围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科技财经融合”的主题,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文化桥梁,为国际青年学者提供了思想碰撞、视野拓展的实践载体,通过前沿领域研讨、企业参访及政策对话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使命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约瑟夫·奥塔维奥·桑托斯·霍瓦特表示,论坛会聚了许多他一直希望能与之交流的专家,他对论坛的总体印象非常积极;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贝阿特丽斯·吉特纳热情号召全球博士生来中财大参加论坛,享受学术盛宴、感知北京风貌;我校博士研究生陈润凡表示,论坛提供了与世界顶尖学者和年轻研究人员交流思想的宝贵机遇。
撰稿:房奕 徐禾 张煦 白锐 涂玟睿 姚远航
审核:葛建新 杜涣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