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将国际交流一线打造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充分发挥外事工作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拓展全球视野、锤炼综合素养、提升跨文化能力,服务学校国际化战略与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合作处于2025年春季学期启动“国际交流校园大使”志愿项目。该项目不仅为学校外事接待补充了有生力量,更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责任担当的中财大学子提供了实践平台。
一、筑基固本:岗前锤炼强素养
本项目高度重视志愿者的能力储备与思想引领,将系统性岗前培训作为育人起点与关键环节。国际合作处面向全校师生组织了涵盖思想淬炼、礼仪涵养与实务操练三大维度的系列培训讲座:通过《高校学生参与外事活动纪律与注意事项》专题,强化政治意识、外事纪律、保密要求与国家形象维护意识,筑牢思想根基,明确使命担当;通过《高校外事礼宾礼仪》专题,细致讲解国际交往规范、跨文化沟通技巧与着装仪态要求,提升综合素养、磨砺过硬本领;通过《学生如何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专题,全面介绍我校国际合作交流现状,从学生切身参与的角度深入解析接待流程和沟通协调等要点,多维赋能实务操作。
此系列培训由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精心准备及讲授,目标明确、内容扎实,全校总计超75人次完整参与上述培训。培训的顺利开展,不仅为校园大使顺利履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知识储备与技能支撑,更为全校师生了解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提供了宝贵窗口。
二、 躬行践履:实战熔炼育真知
2025年春季学期,6位国际交流校园大使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服务实践,深度参与了8个重要国际来访团组的全程接待,累计服务外宾达64人次,承担了校园导览讲解、会议事务辅助、文化交流互动等重要任务。
国际交流校园大使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素养、饱满的热情以及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不仅促进了各项外事接待任务的顺利圆满完成,更向外宾展现了中财大学子的卓越风采。
回望这半年的志愿经历,国际交流校园大使们均表示收获颇丰:“向外宾展示了中财大学子的优良作风”、“拓宽了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知”、“期待继续参与外宾接待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感悟和心声。
1.财税学院 隋佳芮

本学期我很荣幸地做了校园国际交流大使,并完成了接待任务,收获良多。在面试上,对于“为什么想要成为大使”时,我回答道“想代表学校,向外宾展示中财学子的优良作风”。本着这个目的,我成功入选并作为大使接待了来自牛津大学的外宾们。在会议上,我仔细倾听老师们的交流,从双方对谈中了解到中财优秀学科建设对于国外优秀学校的吸引力。会议结束后,我也有幸以外宾接待志愿者的身份与外宾进行了交流。欣喜之余,我激动且热情地表达着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以及未来的目标等,并说“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to be here”表达感谢。当我听到了对方“I can say your English is so excellent and you are so confident”的评价时,我非常感动,并认为我成为校园国际交流大使的初衷实现了。感谢老师们让我拥有了成为学校外宾接待志愿者的机会,让我拥有了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未来升学可能的机遇与挑战,谢谢老师们!
2.创新发展学院 赵晨曦

今年春季我有幸两次参与国合处外宾接待志愿工作,分别接待美国佩斯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相关团组,这次志愿经历让我收获诸多。
培训时,国合处老师详细讲解接待礼节,从握手、交谈的细节,到会议座次、流程安排,我明白了外事接待细节对展现学校形象的重要性。参与会议,听外宾介绍国外教学模式,包括佩斯大学的实践课程、格拉斯哥大学的跨学科培养,以及与中财大的合作项目,这些都拓宽了我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知。
在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国合处老师给予我很多帮助,从梳理流程到现场指导,让我从紧张变得从容。这些经历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体会到学校国际交流的意义。未来,我愿继续参与外宾接待活动,为学校中外合作交流贡献一份力量,促进高校间更多元的教育交流。
3.外国语学院 马浩然

本学期,我实际参与了对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代表团来访的接待工作。工作内容看似不复杂,但具体执行起来才发现,细节才是这项工作的精髓。座次安排,茶水礼仪……每一个微小的方面都是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关键点。对我而言,这的确有一些挑战,手时不时的颤抖,不知是因为茶杯太重,还是因为自己太紧张;纸一张一张的撕下,只为了写出更好的会议纪要。好在,我基本圆满的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
在此,我要感谢国际合作处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希望在未来,我能再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合作处的类似项目中,继续为学校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4.法学院 王可欣

本学期有幸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外宾接待工作,负责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代表团的接待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且收获颇丰。这份工作不仅是一次严谨的事务执行,更是一扇深入了解异国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窗口。在至关重要的圆桌会议上,我担任服务协调角色,看似简单的“添茶倒水”,实则是对国际礼仪细节和现场观察的深刻实践——何时续杯、如何无声传递、保持专业仪态,都关乎外宾体验与合作氛围。本学期的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交流的顺畅推进,正是由无数这样扎实的细节和专业的输出共同支撑的。
5.经济学院 成思源

本学期外宾接待的志愿经历,于我而言既宝贵又难忘。从最初的期待与些许紧张,到活动中的投入与学习,我的英语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亲历国际交流的现场,甚至参与其中与外国友人交流,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友善与热情,开阔了国际视野。最后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提升了我们作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责任感,培养了更加开放的心态,这份经历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闪亮的一笔。
6.金融学院 刘子瑞

参与外宾接待工作,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全程协助,我具象化地了解了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流程与内容,从前期的沟通筹备,到会议中的流程把控,再到后期的反馈整理,每一个环节都严谨有序。我也明晰了合作重点,聚焦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同时,接待会议的标准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从场地布置到礼仪规范,从流程安排到应急处理,都需精益求精。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也让我更加热爱国际化事业,期待未来能继续贡献力量。
三、继往开来:秋季再启新征程
基于首批校园大使的宝贵经验和积极反馈,国际合作处将在2025年秋季学期继续开展国际交流校园大使项目。期待更多学子在这个国际化的实践平台上锻炼成长,提升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撰稿:房奕
审核:葛建新 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