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 正文
2014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交流_何宇璇
日期:2015-04-22 点击数:

2013年暑期参加密歇根安娜堡交流项目一年之后,我踏上了英国的土地,作为一名GeneralCourse项目学生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从离开北京到伦敦已近三个月,随着第一个学期MichaelmasTerm进入尾声,紧张的学习却并没有谢幕,每一天清晨的步履匆匆的行人和凌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告诉我选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度过我大学的最后时光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挑战学习能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育的确非常扎实,除了每周两次的讲座以外,还有每周一小时的讨论课程,以及教授和讨论课程老师各一小时的办公答疑时间。每次课程的内容都非常丰富,除了听讲座以外不做好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作业几乎无法下笔。因此,即使是已经学过基本宏观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几级学理论的我每一次上课都会有很多收获,每一次看书都会有新的启发。有的时候和同学开玩笑说所有的学费最后都交给了自己,的确如此,每周和教授老师接触的时间有限,课程内容丰富而课后习题延伸范围广,要做到掌握完全的掌握只能是自己课后下功夫。所以,从上午十一点开始到下午四五点,图书馆几乎座无虚席。除了经济学学习之外,人类学课程和经济史课程的巨大阅读量总是能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前在学校一周最多读一篇外文论文的我,要面临着几乎每天读论文、看学术研究专著,在讨论课前最好充分准备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阅读的内容。面临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的确不小,但是我也从中收获很多。

           

挑战思维认知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院学习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学科交通互融。在我参与上一讲座讨论行为经济学中关于自杀的研究的时候,下一节课在人类学课堂上我就阅读到了爱斯基摩人自杀的现状。在我上一小时还在想金融股票价格的关系时,下一小时我就从宏观经济学中学习到了托宾关于投资与股票价格的理论。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任一课堂中,教授都不会仅仅限于学科本身教授知识,而是会通过举例、布置作业、布置论文、组织研究课题让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的运行,亲身感受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类学的学习给我的思维带来了最大程度的冲击。当初选择人类学AN102课程的初衷,是商学院暑期学校里一位老师推荐我学习这门课程,当我拿到人类学第一本阅读书目关于印度第三性人的时候,我的内心完全没有做到接纳区别于男女的第三种性别人的存在,一开始的阅读也几乎变成折磨。但是随着教授的引导和阅读的深入,我慢慢的抛弃了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开始接纳这些以一种不同于我习惯的社会任务的身份的人的存在,到现在的学会理解和包容。因为其难以完成的阅读量以及游走在社会主流边缘的研究领域,人类学的学习无疑是有难度的,但同时对我而言又是挑战的和极具启发性的,她不断挑战着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让我学会接纳差异和包容理解。

           

挑战生活方式

来到伦敦这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而70%以上都是非英国本土学生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更是如此。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目标。在和不同的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也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教会了我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善相处,教会了我在各自朝着自己理想生活前进的路上选择自己的方式。在大家入睡时间从晚间10点到凌晨5点离散分布的时候,我选择保持自己的正常作息;在大家疯狂聚会的时候,我选择在房间里安静看书或者出门运动;当大家热切参与实习申请与面试时,我选择多读一篇论文或者一章专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立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活告诉我:选择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因此,在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语言表达、文化习俗中,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家和而不同。

             

           

转眼就到了MichaelmasTerm的最后一周,想想到达伦敦也仿佛只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度过的三个月,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都进行了反省,也更加明确自己的下一步要走向何方。

           

           

           

财政11-2班  何宇璇      

           

           

上一条:2014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交流_史可嘉

下一条:2014年赴美国杜克大学暑期项目_崔焕琪


电话:62288337/8336/9155 传真:62289093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