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习经验交流园地 · 正文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交流总结_索晨曦
日期:2015-04-1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14年的夏天,我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VSP商务课程。在这期间,我感受到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体察到了北美高校校园的自由气息,收获了新鲜的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结识了来自各地的好友,拓宽了眼界,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一个月的异国生活,让我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不论是英语交流、学术研究,还是人际交往、自我独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我的成长与蜕变。

课程学习

20144月,通过我校国际合作处的通知我了解到了关于该暑期项目的报名信息,经过选拔与筛选,我荣幸地成为了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VSP项目Business Package A课程中的一员。

本次交流学习的大学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美丽城市温哥华,作为2010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温哥华因其高生活质量、多元的文化、政策的稳定以及优良的环境,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位处于BC省的西南角,温哥华被太平洋所环绕,距离美国国境线仅40分钟的车程。此外,由于温哥华独特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也是北美的三大电影制片中心之一,如Twilight系列电影便是在BC省的自然风光作为的背景。

UBC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是BC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其与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和皇后大学组成了加拿大的常春藤联盟,在全加拿大排名前三名,北美排名前35名,而暑假中我所就读的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名列全球商学院前20名。

课程设置

UBC学习期间,主要完成两门课程的学习:International BusinessIB,国际贸易)和International MarketingIM,国际营销),每门课程每天完成三学时的学习。整个课程设置中有上课的随机小测I-Clicker、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课中,重点学习了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如从重商主义到产品周期分析理论的发展演变,以及在进行国际贸易,例如跨国投资、并购重组当中,需要考虑的诸如关税、配额、相关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在International Marketing当中,则学习了产品定位、SWOT分析、STP分析以及4Ps分析等营销方法与策略。

每门课程的分值基本上都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ttendance10%Group Reading Project 10%GroupProject 20%-30%I-Clicker 10%、(Midterm-Exam10%)和Final-Exam 40%

在每门课中,Attendance都占取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这里的课堂参与度并不仅仅局限于每天是否准时上课不早退,而是包括了是否曾在课上经常与老师有沟通交流,思路是否独特,能否就课堂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活动    

课程的授课形式基本上和国内教学形式相似,都是以老师面授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只是感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一些,分析案例,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当场评论都非常热烈,有时课堂上老师插入一些设计好的小游戏和播放教学案例视频,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课后完成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非常强调独立思考。每门课程的的考核方式也比较灵活,按照不同的课程要求,分为现场小组展示、写论文、笔试等几种形式。学员个人的成绩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综合计分。这些考核方式从易到难,也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消化知识的过程。

在课上,与国内上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举出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例如IM课程的教师Sailva教授课上的幻灯片中几乎没有文字内容,多以图片为主,并且经常会播放针对某一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广告给我们看,然后让我们对广告进行分析,判断两个公司所针对的市场细分有何不同。

除了一般性的两到三人讨论以及I-Clicker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我们的Group Project了。与国内上课时的小组任务不同,这里的小组任务分为两种:一种为文献阅读,每个小组分到一篇文章(或全班都读同一篇文章),然后小组就所读内容写出一页纸的Bullet Point,该文档会被放在公共资源区域(Connect)以便于大家进行阅读分享,并且会在课堂上进行限时的展示,随后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也就是Q&A环节。第二种为规定主题,各个小组在规定题目下自由发挥,与国内相似小组展示不同的是,这样的Group Work会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较高要求,并且对知识的考查会相当全面,同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各小组的灵活创新。因此第二种小组任务的难度是很高的,我们不仅需要在文稿本身上下足了功夫,还需要在进行展示过程中发挥出我们独特的闪光点。

下面为两门课程的小组成果。

(1)      IBGroup Project——Tesla in South Africa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Manufacturing Opportunity

Ÿ   主题

任选来自欧盟、加拿大或美国的制造商公司,使其对除中国、欧盟、北美地区的任意一国家进行跨国投资,投资金额在2500万美金到3000万美金之间,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并说明进行该项投资活动的可行性,以说服投资商从而进行融资。

Ÿ   小组构成

GroupAce

小组成员:李怡卿(复旦大学计算机工程研13)、邓媛媛(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研13)、陈诗梦(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13)、刘亦悦(复旦大学经济10)、张翼翔(中央财经大学财政11)、索晨曦(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12)。

Ÿ   本组主题

美国电动车制造商Tesla(特斯拉)在南非进行国外直接投资计划。

Ÿ   研究内容

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特斯拉电动车公司目前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主要产品类型;随后,依次分析其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与政策风险、贸易壁垒与相关协议、汇率、关税以及市场等因素对此项投资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扬长避短,提出面对相关贸易壁垒的解决或规避方案。

Ÿ   评价与感悟

在最初选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就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这个话题看似给予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实则还是有诸多限制的。例如必须是制造商公司,而且选定的投资国家也需要针对我们所选取的品牌有发挥的空间。我们所做的工作其实是给出一个方案来说服投资商进行这项投资,因此在逻辑上必须做到前后一致,在可行性方面能够自圆其说。考虑到这些因素,配合着南非的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目前南美洲与大洋洲国家高档跑车市场上电力跑车的空白,我们最后选取了美国的电动车公司对南非进行投资。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强大的资料搜索能力与分析整合能力,由于我本科所学知识的局限性,虽然课上的知识能够听懂并掌握,但是关于国际贸易的研究分析思路是没有成体系的。此外Tesla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品牌,不像其他组诸如CrossLegoMaxwell等品牌,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感到没有什么头绪,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有些不得章法。好在有同组的学长学姐的帮助,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了这门课应该有的思维模式,在能力上有了飞速的提升。

ACE组最后的宣讲以95分的高分获得了全班的第一名,而General Layout的写作也是全班的最高分。这样的好成绩与全组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个多月以来的辛苦付出也终于有所回报。

(2)      IMGroup Project

Ÿ     主题

拟定一跨国品牌营销计划,选取加拿大本土品牌将其引进中国市场,或反之。按照国际营销思路进行分析,并阐明其可行性。

Ÿ     小组构成

GroupStretch-Free

小组成员:王少杰(北京大学经济研12)、郭紫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12)、叶建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13)、刘吉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13)、潘逸飞(复旦大学生物12)、张翼翔(中央财经大学财政11)、索晨曦(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12)。

Ÿ     本组主题

   自创品牌Stretch-Free进入中国女性用品市场的营销企划。

Ÿ     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女性卫生用品中卫生棉条市场的空缺,以其更便捷、卫生与舒适特点,针对中国青年女性的运动需求,将自创品牌Stretch-Free引入中国市场。我们从Vision &Mission角度分析该产品的发展前景与我们的发展目标,随后运用SWOT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然后采用市场营销STP分析法确定进入市场策略与目标客户人群,最后运用4Ps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完整的营销方案。

Ÿ      评价与感悟

  虽然我们组中的男生占取了约60%比例,但是在提出这个想法时所有人都一致同意,就连教授都曾经反复问我们“Ithink it is a really good point, but do you guys sure that you can present itin front of the class and receive questions from your fellows?”Of course we do!我们信心满满。在这样的热情与动力下,我们的自创品牌Stretch-Free带着其独特的加拿大有机材料制作方式与其新颖的运动理念诞生。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从品牌Logo到产品细节都是完全原创,我们分工合作,有时会七个人占据一间大阶梯教室一直讨论到深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生活体验

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体验了一种别样的国际大家庭生活。由于比项目开始时间早到了两三天,先后体验了UBC大学的两栋风格迥然不同的学生公寓——Walter Gage Resident Ritsumiken ResidentGage是现代化的海景房,而Rits则是日式小筑,两个公寓距离海边都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由于学校内就有两个公交车总站,因此生活、出行都非常的便利。四个人住在一间公寓内,每个人有独立的房间,客厅、厨房与洗手间和浴室是公用的。每层楼有榻榻米的公共休息室,并且有一个大的阳台可供同学们享受阳光。与我们住在同一楼层的有南美人和韩国人,这样的住宿格局提供给了我们交流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厨房,非常有特色,西式的炉具与灶具,设施便利,场地宽敞。在这里我们和外国朋友一起烹饪和共享中西方美食,交流感情,结交朋友,尽情娱乐。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的到来,无疑使整个厨房充满了诱人的香味,受人欢迎,而西方的美食文化及他们那别出心裁的各种派对,前卫而疯狂的装扮也给我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让人难以忘怀。我们都爱这里的共享厨房,它是除了寝室以外活动最多的场所。总之,这里成了文化融合和碰撞的大舞台。

学习的同时,我们劳逸结合,三五成群的结伴旅行。我们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参观和游览了温哥华内的著名景点:Grouse MountainCoal HarborChina townGas townYaletown等等,还去往了温哥华周围的城市如惠斯勒、维多利亚以及美丽的班芙和落基山脉。

     

主要收获

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勿庸置疑,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次在UBC学习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英语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虽然我在国内参加过多项英语考试,在出行之前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相当自信的。到了加拿大之后,日常生活当中的英语运用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略有不适应的,语速、口音等还是与平时听到的略有不同。在学习中,老师要求我们和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一样,用英文完成2000-3000字的论文写作,要求我们在考试的时间内闭卷用英文回答3-4页纸(A4)的论述题等等。这在短时间里,要我们达到这样的要求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练习,加上平时生活环境中英语的运用,我们很快便在短期内突破了英语水平的一个瓶颈期,整体水平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由于在本校专业的限制,上课的很多内容对于我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因此这是对我自学能力的一大考验。我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习,更加增强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以一种独立的、自觉的心态进行自我激励。图书馆和网络成为我最好的自学途径,完成案例展示和论文、还有考试都需要我们平时在课下做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不再仅仅停留于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尊重的同时大胆批判,是这里的老师反复强调的学术态度。鼓励我们在自学中独立的思考和创新,在这里尊重任何人的任何想法,只要你能拿出你的论据来。我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更能沉下心来思考问题,独立的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锻炼,使我更加成熟、自信,自学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提高

UBC之行的又一收获是对我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想起一句经典名言:“一切,都会过去”。现在的我,内心强大了许多。往往克服困难本身就是一场自己战胜自己的战役,自己怎么想,就会是什么样,相信什么,就是什么。“Everything is possible ,never say never!”,个人的意志和心态非常重要。我深深的体会到:坚持不懈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可以应对人生所有的困难。

在项目刚刚开始时,我曾经非常担心课堂的小测验,揪心于运营管理congestion charge案例展示和提问,期中期末的闭卷考试,一切都按计划安然渡过了,虽然在这段难熬的过程中,焦虑、不安、恐惧、疲惫、放弃的情绪和想法不断地轮番袭来,但是一旦我的内心坚定起来,却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过去了,困难被一个个克服了。

文化发现

(一)现代化设施

  温哥华的总体感受是宁静、美丽、整洁、自由,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服务都是自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设施,图书馆、超市自助结账系统、餐厅、交通系统等等,自动化无处不在。除了自动化带给我们的高效和便捷以外,我们也享受到了一流的、专业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温哥华的交通,真可谓是四通八达。由于BC省多山,因此地下交通并不是很发达,但是地面公共交通非常方便,运转非常有序和准时,每个候车厅和自动售票机还有一切交通信息都设计周到,标识清晰,处处细节之处都能让你感受到体贴入微的指引。温哥华的公共交通主要有火车、地铁、轻轨、市内巴士、全国高速、有轨电车、的士,几乎是每当你需要的时候都能轻松地在公共场所找到各类的交通地图,就是说只要你细心观察路线的颜色和标识,找到规律,你就能到达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检票处、候车通道、人行梯,人们行色匆匆,大部分都走快行通道,而且彬彬有礼、快而不乱。

(二)美丽与环保

谈到北温之行感受到的美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格劳斯山、美丽的小城维多利亚和滑雪胜地惠斯勒,最震撼的是与美国毗邻的落基山上的哥伦比亚冰原。    

与繁华的温哥华相比,班芙的美景独领风骚。夜色中,透过薄薄的迷雾,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山、水、桥、灯塔和各式的欧式建筑占据着整座城市,鸣叫着的海鸟在天上自由地盘旋,让人心旷神怡。酒吧彻夜地经营着,人流和车流量不大,很安静。这里的房子,无论是酒店、商业机构还是住宅,传统的建筑风格保存得极好,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一座雕像,随处可见一个个小小的广场,城市的城墙、街道全是一块块海边的石头彻成的。

  在哥伦比亚冰原上,淡蓝色的冰川让人不忍心踩下,纯净的冰川水沁人心脾。还有美丽的Luise Lake Marine Lake,湖水清澈见底,从远处望去,淡蓝色的湖水仿佛孩子们的眼睛。

(三)优雅的礼仪与自觉的生活态度

  加拿大人很优雅、讲礼貌,其文明程度真是令人叹服。任何场所,我很难听到当地人的大声喧哗,他们总是很优雅的小声交谈;车站、商场、超市,甚至是洗手间,人们都是秩序井然;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为你提供了服务,总会主动地对你说thank you。在这里我们也深受感染,“Excuseme!”“sorry”“please”等这些话语随时也都挂在了我的嘴边,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加拿大的公交车设计十分人性化。在巴士的前门处有专门为老、幼、病、残、孕及带小孩的父母们准备的座位。车上座位旁边都有一个停车按钮,若要下车需提前按下按钮否则司机不会每站都停车。在下车时,所有人都会礼貌的说声“Cheers”或者“Thanks”! 乘巴士购车票也靠自觉,有一次我们没有零钞,司机也让我们上车了,还微笑着说没有关系,让我们回程时再购买。这一切都给我留下文明、礼貌、诚信的印象。

在加拿大,不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去往自然景区,购买车票与游览票都是自觉的,多数情况下,没有人会检查你是否购买了出入凭证。尤其是公共交通,由于90分钟内单一票制的存在,乘坐公交车时直接从后门上车也是被允许的;而地铁的入口(向我国那种刷卡的入口)则干脆就是敞开的。这体现了一种非常良好的社会风气,一种自觉的生活态度。      

(四)文化多元的城市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加拿大可谓文化多元。不论是温哥华,还是维多利亚,都有Chinatown的影子,让我们在异国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齐聚到了这里,让这座临海城市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在交流期间,我得以认识了包括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的同学们,他们中有的同岁,有的已经中年。在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国家独特的文化,开阔了眼界同时结交到了海内外各行各业的朋友。

感悟体会      

教学形式灵活,学习氛围轻松

  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和形式灵活,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举止言谈风趣幽默,轻松自由。老师上课的课件内容也是提纲式的,比较简单。课后的作业需要我们阅读大量的资料才能完成。Sauder有自己非常强大的文献检索资源,也有公共阅览室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图书馆与StudyCenter是我们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最通常的去处。在那里自习、借阅书籍、小组案例讨论,有时课堂上也会突然让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再回教室讨论。在Sauder阅览室中,凭着一张学生ID卡,打印、复印、借还和查阅书籍都是自助服务。庞大的电子图书馆系统,简直就是个知识的海洋,在那里我们可以查询和下载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Group Presentation,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案例分析并回答提问,这些形式和我们在国内学习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评价标准和完成质量的要求很高。Marketing 的展示的形式非常灵活,体现出了创新,有访谈式、辩论式,角色扮演、讲述介绍式、互动交流式等等,不让人感觉是在考试,而让人完全沉浸在一种思考、畅想、自由发挥和魅力展示之中。

  而国际贸易的Presentation风格完全不同,Larry Wosp是个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对待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完全不留情面,给每个人增添了很大的压力。在展示过程中由一到两个人主讲,其他人必须回答两个老师的提问,这样做可以引导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为小组做出贡献,同时还得对整个小组的任务都要了解和有所掌握。进行正式的展示前还安排了预演,老师也对整个过程全程投入,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完成进度实时掌控,展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互评分与现场表现得分相结合的评分制对成绩进行反馈。这样的要求和目标的引导下,同学们都很有压力,态度非常认真,效果确实很好,都认为大有收获。

知识积累

   40天的加国生活,在UBC校园中最先收获的便是知识。虽然在学校内我参加了辅修金融双学位的课程,但是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商学领域还涉足不深,而这次的学习正好提供了一次机会让我得以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相比相关专业的同学只是将学过的东西换一种讲授方式进行学习,我所获得的知识量是更多的。    

此外,相比较知识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视角与研究思路。通过小组项目培养了我的金融分析思路,在面对相关问题时能够运用一系列理论模型,并以之作为基础更加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学会了利用多方数据通道(例如OECP等网站)为以后的研究做铺垫。    

结交好友

所谓的交流项目,如果只是单纯意义上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实在是有些太过浅显,我认为此次交流最大的收获便是结交了许多好友。同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名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澳门大学等等,而同宿舍的朋友又是来自于不同的专业领域,法律、工商、生物、医学,各行各业人才济济。此外,其中还不乏各个领域的精英,有青年企业家向我们讲解他的创业史;有博闻强识者与我们讨论时事热点;更有既为良师也为益友的教授同我们交流学术与文化的丰富多彩。

     

个人目标

从上小学时第一次出国交流,我便一直有着出国留学的理想。在这一路上,一直努力为自己充电,以期待能以更好的自我进入到世界的一流大学进行学习。这次在UBC的学习可以算是第一次正式的体验了北美大学的教育模式。坦白说,之前虽一心想出国但是对于学习的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最艰辛的时候也曾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这次的游学经历让我确定了个人的目标并且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是UBC带给我最大的财富。

国外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切地认识到自身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英语能力是一方面,更核心的一点是对于国外教育模式的适应性。北美TOP20的大学的确听起来光彩照人,但是学习期间所付出的辛苦也是国内大学所无法比及的。大量的阅读材料、接二连三的小测和展示,无一不在挑战着自己的学习能力;PPT上的几个关键词,老师在课堂上补充的书本上没有的学习内容,无一不在考验着英语与应用理解能力。梦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真的投入进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UBC大学、温哥华、加拿大,这些对于我来说不再是简单的三个名词,而是变成了人生中珍贵的记忆,成为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结业证书

IMG_6647

小组合照

IMG_6656

                                                                              索晨曦

     

上一条:台湾东吴大学交流心得_赵天

下一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假交流项目总结报告_ 蒋梦婕


电话:62288337/8336/9155 传真:62289093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