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
得知有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假交流项目这件事情是在2013年的寒假期间,因为家庭条件并不能算是很富裕,在阅读了对方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查询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基本情况后,在综合考虑后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较大的收获,于是最终决定参加这个项目。在前期准备活动中(2013年5月-6月),我主动提出担任队长一职,负责组织收集护照、签证,订机票以及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联系。虽然时值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学习压力繁重,但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最终成功地拿到加拿大大使馆的签证、订到了优惠的往返团队机票并与对方学校达成相关事项的统一,等待出发。
启程
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平安顺利地来到了美丽的温哥华,卑诗一月就此启程。卑诗,是BC省(British Columbia)的音译名,由于与华人长久的历史渊源,这个名字在当地华人中间很常用。温哥华是一个华人众多的地方,从写有简体中文的机场提示牌上便可见一斑。这也让我少了一些紧张,多了几分亲切。
随后我们很快见到了接机的校方人员—两个大男孩,Ino & Boss。这两个名字都是绰号,轻松不乏幽默,就像这两个人一样,我们在聊天中渐渐熟络了起来。交谈中得知,他们都是大学聘请的在校国际学生,职位是CA(Cultural Assistant,文化助理),专门负责协助如我们这样前来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即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语言文化项目交流的外国学生。大学派来了一辆十分宽敞的中巴车,司机大叔也十分热情友好,这让我形成了对温哥华本地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三十分钟后,我们到达了UBC。接着便是分配前三天所住的宿舍-位于Place Vanier的公寓单人间,每层有一间卫生间、洗澡间、洗衣房,以及一处公共区域可供住客们休息交流,总体感觉干净舒适。由于时间已晚,我们便各自回到各自房间休息,希望能早日摆脱时差顺利适应这里的生活。
异乡求学
开课第一天,我们便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项目——考试。ELI(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负责本次英语项目的UBC校内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根据考试成绩,我们被划分成为几个不同水平的班级。考试分为听力、口语两个部分,其中口语又分为小组讨论、两人对话,目的在于测评了我们英语交流能力。在考试中,我们还遇到了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两批本科生,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与他们组成班级一同上课。
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小组讨论、短文写作、做展示、观看短片等。老师们知识丰富,幽默风趣,教给我们很多从前不曾了解到的东西。课程的总体名称叫“English Global Citizen”(英语全球公民),主要分为文化、社会、环境、商业四部分,分别对应我们四个星期的课程。上课过程中,外出走访校内各个地点、进行街头采访和调查、以及老师带领外出都是常有的科目,这极大锻炼了我们与当地人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很快熟悉了校园环境。
说到四海朋友聚一堂,在第二周的课程开设时,我们迎接了来自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地的同学,他们大多也是与我们同龄的年轻人。在交流中,因为大家的母语都不是英语,用英语交流反而少了几分紧张感,所以我们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离开UBC,课程的最后一天,ELI为我们举办了一次送别午餐会。主管感慨而又幽默的致辞,CA和老师们合唱的歌声,让一个月的课程在离别与欢乐中落幕。感受多元文化,体验西方大学,这是我在UBC最大的收获。感谢这一次宝贵的英语交流机会,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全方位能力,在全英文环境中的学习,我的英文有很大的提升。
课余生活
温哥华是一座移民城市,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当然包括亚洲菜,你绝对可以方便找到正宗的中餐馆。不过最流行的还是各式各样的日餐。上课之余,我们常去的除了海滩、公园,就是市中心的商业街和大街小巷的餐馆。法餐、英餐、韩国菜、印度菜、墨西哥玉米卷,都可以尝试,而且味道大多不错。总之在这里,吃是一种享受。
说到我的寄宿家庭,在厨艺上必须给一个大大的赞。女主人是墨西哥人,她厨艺非常不错,做菜偏亚洲风味在,这也使我在饮食方面比较习惯。一天三餐均由寄宿家庭准备,午餐像大多数人一样,带一个午餐盒到学校,常常是一个三明治,或者面条、米饭,中午直接拿出来吃或用微波炉加热皆可。
在寄宿家庭的生活,便是一家人将你纳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的一个月。我所在的寄宿家庭,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中年妇女,风趣幽默,餐桌上我们经常谈论一些有趣的事情;我还有一个“房友”来自日本,和我同龄,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吃晚餐,在餐桌上我们互相讨论,因此我从她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日本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中日关系,这也让我收获匪浅。住在温哥华,怎能不去玩?温哥华,准确的来说是一个大地区,其中包括了温哥华市,以及南面的列治文市,东面的本拿比市,北面的北温哥华市,西面临海。在温哥华市,我们主要是在downtown(市中心)逛街,购物,以及在寄宿家庭周边走一走;在列治文,一个华人占百分之六十的城市,我们就像回到了国内,办手机卡、找中餐馆什么的都很方便;在本拿比,我们主要去的是大温哥华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Metrotown,在那里购物非常方便。北温哥华有很多风景名胜,其中的GrouseMountain作为一处绝佳的登山郊游地,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周末的两天,使我们能够往远处走走,比如乘船前往的维多利亚。作为BC省的省会,维多利亚是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有着省议会大厦,各种博物馆、艺术馆林立。这里也有加拿大最早的唐人街,处处体现着文化的交融。
交流心得
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让我深度体验了在加拿大,在温哥华,在UBC的风土人情、日常生活,在锻炼了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诸多特点。
税(Tax):税在温哥华可是无处不在,不管你是参观旅游景点、购买奢侈品,还是你仅仅在文具店买一支笔,都要交税。在温哥华,税分成两个部分:国税和省税。交税的原因自然不用我多言,但相比国内,在温哥华你所交的每一笔税款都会清晰的标在收款单上,并且生活基本用品(例如:牛奶、蔬果)是不用交税的,这样清晰明白的方式更有利于居民的生活也有利于增加税收透明度。
环保(Clean):来到温哥华,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干净,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所,几乎很少看见垃圾。这与温哥华人与生俱来的环保意识是分不开的,几乎没有人会乱丢垃圾,并且在扔垃圾时一定会分类丢弃,同时他们非常节约用纸,尽量寻找纸的替代品使用。
包容(Inclusiveness):在温哥华的公交车上你能够看见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说着不同的语言,在超市购物时你能看到同一商品用不同的语言标准。这便是温哥华的特色—多元化。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市区,行人都会微笑地向你打招呼并不时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渐渐地你也能够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主动地去帮助他人。温哥华有一条街叫做“David street”,这条街上的所有商店都插着代表同性恋的五彩旗并且他们在每年7月还会有盛大的同性恋游行活动,这次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活动。在这里你能感到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温哥华的特点还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其中最突出的3个特点。非常感谢学校能够提供这次赴海外学习的机会,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提高了英语水平,有助于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变得更自信和包容。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不足